今年以来,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畜牧产业发展,把畜牧业作为“农民收入倍增计划”快速增收的重要途径来抓紧抓实,通过强化多种发展模式,实现规模养殖、特色养殖“两个转变”,再创畜牧业发展新局面,全县现代畜牧业发展蒸蒸日上。今年上半年,全县出栏生猪11.36万头,肉类总产量1.0675万吨,完成牧业产值38709万元,同比增长1.45%;渔业产值1885万元,同比增长10.91%。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887元,同比增长10.23%。
强化多种发展模式,保障实现“两个转变”。该县主要大力推行“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屠宰加工”以及“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多种发展模式,实现了规模养殖和特色养殖两个大转变。今年,全县规模养殖由几万、几十万到千万元投入的量的转变,养殖业由传统养殖到标准化养殖、特色特种养殖等从无到有的质的转变。目前,全县建设有鸡场、羊场、猪场、牛场、鸽场等各种规模养殖场(企业)70多家、农民种养专业合作社30多家,其中,年出栏千头以上的生猪养殖场2家,年出栏200头以上的养牛场及正在建设的投资百万元以上的养牛场10家。
该县大力推广果园养殖、林下养殖、循环养殖等多种养殖方式,发展香猪、黑土猪、传统土鸡、特种水产畜禽等优势特色养殖业。一是充分利用良好的水资源优势,发展山瑞龟、鹰嘴龟、黄沙鳖、娃娃鱼等优质鱼类养殖,目前,龟鳖养殖户有20多户。二是利用该县3.5万亩的毛葡萄园发展土鸡养殖,每亩毛葡萄园放养30只本地土鸡,可为农户增加收入2000元。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县特色养殖出栏香猪0.76万头、瑶鸡5.8万羽、黑土猪0.6万头。名特优水产品产量达590吨,全县水产品总产量、畜牧产品总产量步入全市中等水平。
同时,该县认真做好动物防疫和动物疫情监测工作,全县动物集中防疫密度达100%,免疫抗体水平在75%以上,有效确保不出现重大动物疫情,保障养殖业健康发展;加强对农民群众的养殖技术指导培训工作,上半年举办农民科技培训班30期,培训农民2094人次;着重加强牛品种改良工作,每年牛品种改良杂交配种都在数千头,助农增收成效明显,品改工作排列全市前列。
此外,该县坚持把招商引资项目作为畜牧业发展的第一抓手,充分发挥招商引资及畜牧业项目建设的辐射、带动、引导作用,成功招商引进广西兴牧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该县计划总投资6000万元,前期已投资1000多万元进行肉牛养殖示范场建设,建设了7栋5000多平方米的标准牛舍,二期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工程建设正在进行中,据了解,该公司二期工程完工后,肉牛饲养量可达5000头,将带动罗城1000户农户发展肉牛养殖,可为养殖户增加收入2000万元。该县还成功注册首个家庭农场,主要从事生态养殖;同时,引进龙头企业、经济能人发展养殖,树立典型,龙头企业带动,有力地促进了罗城养殖业长足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