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预防贝类毒素引发中毒的风险提示-糖酒商务网
欢迎来到糖酒商务网, 用户名: 密 码: 免费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 页 业内动态 外贸新闻 安全质量 技术新闻 统计数据 企业快报 展会信息 健康美食 市场行情 酒水新闻
站内搜索  热门搜索:葡萄酒 起泡酒 干白 干红 白酒 啤酒 保健酒
安全质量  
关于预防贝类毒素引发中毒的风险提示
【糖酒商务网】 时间:2019-05-31 来源:市场监管总局 【收藏本页
贝类遍布江河湖海、种类众多。目前,已知的贝类超过12万种,我国沿海贝类有4000余种。常见的有海螺、蛤蜊、牡蛎、扇贝、海虹等。贝类鲜香美味,深受大众喜爱,然而夏天因食用贝类引发贝类毒素中毒的事件时有发生。为预防因食用贝类引发贝类毒素中毒,特做如下风险提示。

  一、贝类本身不产毒,有毒藻类是元凶


  贝类本身不产生毒素,但如果其摄食了有毒藻类或与有毒藻类共生,则可能会在体内蓄积毒素,形成贝类毒素。贝类毒素无色无味,在贝类体内呈自由或结合状态,主要贮存在贝类的消化器官中;其对贝类无害,但如果染毒的贝类被人食用后,贝类毒素会在人体内迅速释放而导致人中毒。

 
  不同贝类对贝类毒素的蓄积、代谢和排除能力存在很大差别,贝体内毒素含量存在明显的地域性和季节性差异,尤其是当有毒“赤潮”发生时,贝类体内更易蓄积毒素。最近几年的高危贝类主要是贻贝(又叫海虹、淡菜等),其次是牡蛎、扇贝、蛤蜊等滤食贝类。

 
  二、常见毒素分四类,均无特效治疗药。

 
  根据中毒症状的不同,常见的贝类毒素主要分为四类,即腹泻性贝类毒素(DSP)、麻痹性贝类毒素(PSP)、神经性贝类毒素(NSP)和记忆缺损性贝类毒素(ASP)。目前,我国贝类毒素中毒主要以腹泻性和麻痹性贝类毒素为主。

 
  腹泻性贝类毒素中毒的主要症状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麻痹性贝类毒素中毒的主要症状为:口唇刺痛和麻痹,并扩散至面部、脖子、肢端,伴有头痛、晕眩、呕吐、腹痛、腹泻等,严重者会停止呼吸、窒息死亡。神经性贝类毒素中毒的主要症状为:肌关节无力、冷热感觉颠倒、说话吞吐困难等。记忆缺损性贝类毒素中毒的主要症状是:头晕、眼花、短期记忆功能丧失。目前,所有贝类毒素引发的中毒均无特效的治疗药物。

 
  三、毒素不易被破坏,科学预防是关键。

 
  贝类毒素不会使贝体发生肉眼可见的变化,通过颜色和气味并不能判断其是否已染毒。煎炒、水煮、高温、高压等常用的烹饪方法也不能完全破坏贝类毒素。所以,预防和及时对症治疗是减轻贝类毒素危害的主要方法。同时,记住以下要点:

 
  一是通过正规渠道采购水产品。建议消费者在购买贝类时,尽量去正规的超市或市场。沿海地区的居民不要在有毒赤潮预警期间“赶海”打捞或采食海产品,平时也不要在排水口(如电厂冷凝水、生活污水)附近海域采集、捕捞海产品。

 
  二是食用要留心,有症状及时就医。食用贝类时要去除消化腺等内脏,每次食用量不宜过多。食用后如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四肢肌肉麻痹等症状,要立即赶往医院治疗。

 
  注:赤潮是海洋中某些有毒浮游藻类等在一定条件下暴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的一种海洋生态异常现象。

 
  赶海是居住在海边的人们,根据潮涨潮落的规律,赶在潮落时,到海岸的滩涂和礁石上打捞或采集海产品的过程。

 
 

  本期专家:

 
  励建荣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食品安全与标准技术分会

 
  副理事长、渤海大学教授

 
  江天久  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研究员

 
  唐 勇 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教授

 
  杨大进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监测一室主任、研究员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提供技术支持)
免责声明:
1、本文系网友投稿或编辑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断开链接!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客服
关于我们 - 服务指南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版权所有:糖酒商务网 Copyright 2012 988826.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序号:鲁ICP备06024556号 联系客服 Email:16933431@qq.com 投递稿件和展会合作联系客服QQ:16933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