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史溯源 | 古代文献中的贵茶-糖酒商务网
欢迎来到糖酒商务网, 用户名: 密 码: 免费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 页 业内动态 外贸新闻 安全质量 技术新闻 统计数据 企业快报 展会信息 健康美食 市场行情 酒水新闻
站内搜索  热门搜索:葡萄酒 起泡酒 干白 干红 白酒 啤酒 保健酒
美食文化  
茶史溯源 | 古代文献中的贵茶
【糖酒商务网】 时间:2019-06-28 来源:贵茶杂志 【收藏本页
  中国西南地区的古代先民是最早采制饮用茶叶的人群,各民族按各自的方式种茶、采茶、制茶、饮茶,由不同的角度认识、体验、感知着茶在社会实践中的功能和意义,并赋予茶各种各样的文化内涵,形成了西南各民族地区丰富的民族茶文化。云贵高原是茶树的发源地。1980年,晴隆县和普安县交界处出土的茶籽化石,经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鉴定,确定为四球茶茶籽化石,仅次于第三纪地质层,距今已有100万年。

  贵州茶在古代文献中早有记录,古今中外研究茶史的学者常能搜寻到黔茶的身影。

  晋朝傅撰在《七诲》中,记载了当时八种珍贵的特产“浦桃、宛柰、齐柿、燕栗、峘阳黄梨、巫山朱橘、南中茶子、西极石蜜”。其中“南中茶子”就是指今天黔滇一带所产之茶。

  《贵州古代史》提到:“在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遣中郎将唐蒙通夷,发现夜郎市场上除了棘僮、笮马、髦牛之外,还有枸酱、茶、蜜、雄黄、丹砂等商品……”这段记载说明在夜郎时期贵州已出现茶事,古黔已有明确的茶叶产地了。

  贵州历史名茶分布图

  唐代陆羽《茶经》载:“黔中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说明遵义、黔南、黔东南不仅产茶(也是现今贵州茶叶主产地),而且茶味很美。

  《宋史·食货志》记载:“南渡以来,文、黎、珍、叙、南平、长宁、阶、和凡八场……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夏,黎州入雅州。”在宋代已有饼茶进贡,茶味亦佳百,且在桐梓、遵义等处设置茶马交易场,用贵州茶换取青海马,发展舆边强贸易。

  明代《一统志》“贵州茶府县皆有。”明弘治《贵州图经新志》载有:“黎平产洞茶,叶大而味美。其它镇宁州、龙里卫、新添卫、平越卫、清平卫、永宁卫均产茶。”

  清代康熙《贵州通志》(1673年):“贵阳军民府,茶产龙里东苗坡……平远府茶产岩间,以法制之,味亦佳。”

  清乾隆《贵州通志》(1741年):“贵阳府茶产龙里东苗坡及贵定翁栗卫、五柯树、摆耳诸处;思南府出务川,名高树茶;蛮夷司鹦鹉溪出者名晏茶,色味亦佳。”

  贵定云雾贡茶碑

  近代《贵州通志》风土志:“黔省各属皆产茶,贵定云雾山茶最有名。石阡茶,湄潭尖茶昔皆为贡品。” 1914年《都匀县志稿》载:“茶,四乡多产之……彀雨前采者最佳,细者曰毛尖茶。”

  《湄潭茶产调查报告》(1940年~1942年)载:“绿茶:又分龙井、玉露、珍眉。红茶:先将生叶萎凋继续人揉捻,继续日光下发酵,至适当程度,放焙房内烘干,是为粗制。粗制品再加以分筛检择后,始成精制。”

  在唐代以前的古代汉语中,代表茶的汉字有茶、诧、茗、苦茶、皋芦等,均和贵州山地少数方言有一定关联。贵州在茶叶的利用、加工、流通等方面是世界上最早的茶区之一,也是我国茶文化发展起始地之一。古黔先民,辛勤劳作,对我国的茶叶生产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免责声明:
1、本文系网友投稿或编辑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断开链接!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客服
关于我们 - 服务指南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版权所有:糖酒商务网 Copyright 2012 988826.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